外阴恶性肿瘤以原发性的为主,约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4%,占妇女全身肿瘤的1%~2%。绝大多数外阴癌是鳞状上皮癌,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95%,有时外阴癌局限于上皮内,在上皮内蔓延称原位癌,亦称外阴上皮癌,外阴癌主要发生于老年妇女,平均发病年龄为60-70岁,但近年来随着HPV感染的增加,外阴癌在年轻妇女中也时有发生。主要症状是外阴部有结节和肿块,常伴有疼痛或瘙痒史,部分病人表现为外阴溃疡,经久不愈,晚期病人还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增多,尿痛等不适。
主要症状是外阴部有结节和肿块,常伴有疼痛或瘙痒史,部分病人表现为外阴溃疡,经久不愈,晚期病人还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增多,尿痛等不适。
临床分期,外阴癌在临床上可分为四期。
Ⅰ期:全部病变限于外阴,最大直径在2厘米或2厘米以下,腹股沟淋巴结无转移可疑。
Ⅱ期:全部病变限于外阴,最大直径超过2厘米,腹股沟淋巴结无转移可疑。
Ⅲ期:病变超过外阴部,腹股沟淋巴结无转移或转移可疑。
Ⅳ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属之;
①腹股沟淋巴结固定或破溃,临床肯定为转移者;
②病变侵犯直肠,膀胱或尿道的粘膜,或癌瘤已与骨骼固定。
③远处转移或触及深盆腔淋巴结。
目前尚不清楚,根据发病前驱表现,其有关因素如下:
外阴白斑(20%):
此病与外阴癌的发病关系密切,据统计发病前有外阴白斑者约30~50%,由于对外阴白斑的认识与诊断标准不统一,而不宜比较分析,故目前对此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较为一致的意见是,不能把外阴皮肤或粘膜发白统称为“白斑”,而称为白色病损,再根据临床和镜检特征而命名,“外阴白斑”仅适用于外阴上皮有不典型增生者(N0vak1974),组织学特征应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异形性(Lever,1975)。
张保和认为外阴白斑应依病变有无不典型增生及癌来分类(1977),早在1940年Taussing认为50%外阴白斑可发生癌变,70%的鳞癌患者合并有白斑,Framklin1972年回顾性研究,认为50%未治的白斑注定发展为癌,外阴病理为增生性病变而不治疗者,10~20%可癌变,有不典型增生者更易癌变(Gardner,1969),外阴营养不良(又称外阴白色病损)者癌变率小于5%(Jeffcoate,1966),国内曹荃荪等报道(1980)为2%,由此可见,关键在于外阴鳞状上皮是否增生,而不能凭外阴皮肤或粘膜变白来预测癌变可能性。
梅毒性慢性溃疡(20%):
梅毒性慢性溃疡与外阴癌有密切关系一般报道中有梅毒史者占13~50%,医院测定28例外阴癌血清康瓦氏反应阳性者8例(为解放初期病例),占28.5%,并认为外阴癌病例梅毒血清反应的阳性率较一般病人高5~6倍,JapazeH等(1977)统计192例外阴癌中血清梅毒阳性者占20%,Lnmin(1949)统计60%的外阴癌有淋巴肉芽肿,山东《实用妇科学》一书收集国内5个单位162例外阴癌(1956~1964),有性病史者占41%,这些都说明外阴癌与性病可能有关。
外阴部慢性炎症刺激(14%):
可能为诱发因素JapazeH等从流行病学统计发现,体胖者占64%,糖尿病患者占24%,肥胖与糖尿病患者经常伴有外阴急性与慢性炎症,促使癌前病变。
病毒病因(15%):
在Bowens病的病因研究中,从电镜发现病毒颗粒(Bhawen,1980),疣状突起的病例很大可能是病毒引起的(Japaze H,1977),再如15%(Framklin1972)~34%(Merril,1970)外阴癌伴同宫颈癌(原位或浸润癌),而疱疹病毒Ⅱ型对宫颈癌的发病有关,由病毒引起的慢性淋巴肉芽肿是最常见的肉芽肿之一。
新近认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可引起扁平湿疣,它可能是子宫颈癌或其他癌的致因之一,因在宫颈上皮内癌瘤样变,即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鳞状上皮原位癌患者,与此病毒及疣同时存在,通过杂交技术发现HPV,HPV可用过氧化酶特殊染色法于细胞内发现,疱疹病毒Ⅱ型与HPV的关系,前者对后者起了催化作用。
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活体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对外阴的病变应作详细的观察,如发现经久不愈的溃疡,丘疹样疣,或白色病变经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采取活体组织检查,除极早期类似良性病变而难以确诊外,一般诊断均无困难,但应与乳头瘤,外阴结核,增生型营养不良,基底细胞癌,派杰氏病等相鉴别,活检为唯一可靠的鉴别方法,在甲苯胺蓝染色后的不脱色区处取活检,可获得较准确的诊断结果,必要时还需多次,多处活检方能最后确诊。
外阴癌西医治疗:
1.放射治疗适应证
(1)原发肿瘤巨大,浸润较深,接近或累及尿道、阴道及肛门,手术切除困难之鳞癌患者,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以提高切除率,并保留邻近器官功能。
(2)手术切缘距肿瘤太近,不容易切除的患者。
(3)老年患者或其他原因不宜手术者。
(4)年轻患者阴蒂附近小的原发癌,要求保留阴蒂者。
(5)晚期外阴癌采用放疗和手术综合治疗以代替创伤大,患者不愿接受的盆腔脏器切除术。
(6)术后复发而难以再切除的外阴癌。
2.手术法治疗外阴癌
一般而言,治疗此病可用手术切除法,其手术方式与手术范围包括以下几点:
(1)单纯外阴切除包括部分阴蒂,双侧大小阴唇会阴后联合,切缘达大阴唇皱襞外缘。深度达皮下脂肪2cm,保留会阴部和阴道。
(2)外阴根治切除上界自阴阜,下界至会阴后联合,两侧大阴唇皱襞皮肤切缘距肿瘤3cm,内切口包括切除1cm的阴道壁。两侧达内收肌筋膜,基底达耻骨筋膜(上部),皮片厚度<0.8cm。
(3)局部外阴根治切除切除范围包括癌灶外周边3cm正常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内周边至少切除1cm以上正常组织的原则下不损伤尿道或肛门。部分外阴根治术可以是单侧外阴切除,前半部外阴切除或后半部外阴切除。但部分外阴切除必须保证局部癌灶彻底切除,切除深度和癌灶外周边距同根治性切除。
(4)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自髂前上棘内3cm,经腹股沟韧带中点腹动脉搏动点,至股三角尖部垂直纵形切口,皮片厚度0.5cm,切除范围为外界髂前上棘和缝匠肌表面,内侧耻骨结节和内收肌表面打开股管,切除股静脉表面和内侧内收肌表面软组织淋巴结,包括股管内Cloguet淋巴结,高位结扎大隐静脉。
(5)盆腔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如不需盆腔脏器切除时,该手术应经腹膜外进行,其切除范围同宫颈癌根治术。
(6)部分尿道切除继外阴广泛切除标本从耻骨联合,耻骨弓向下解离,处理阴蒂脚,尿道自耻骨弓游离2cm后,在金属导尿支撑下切除部分尿道。
(7)全尿道切除膀胱肌瓣尿道成形术。
(8)前盆腔脏器切除外阴累及膀胱三角区者,行全膀胱切除,常同时行全宫加阴道前壁切除,尿流转向术。
(9)后盆脏器切除外阴癌累及肛管、直肠或阴道直肠膈,行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或部分阴道后壁。乙状结肠造瘘。有时需同时行全宫和阴道后壁切除。
3.生物治疗
手术及放化疗都存在着不能根治外阴癌的缺点,手术只能切除局部病灶,易转移复发;放化疗毒副作用大,易使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造成人体免疫功能损伤,严重挫伤患者的抗癌信心。
外阴癌中医治疗:
外阴癌是外阴皮肤、粘膜及其附属器和前庭大腺的恶性肿瘤,中医称“阴蚀疮”。患者可在中医生指导下按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1.肝经湿热型:患者阴户瘙痒,脓水淋漓,甚则溃烂,灼热疼痛,时流黄水或血水,心烦急躁,口苦咽干,小便灼痛,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利湿解毒。
【处方】龙胆草、黄芩、山栀、当归、黄柏,泽泻、车前子,萆薢、生地,滑石,柴胡,甘草。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气虚毒陷型:患者外阴蚀烂,脓血淋漓,疮久不敛,神疲乏力,食不香,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腻,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营,托毒外出。
【处方】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白芍、升麻,熟地、茯苓,陈皮,柴胡、甘草。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肝肾阴虚型:患者病延日久,腰膝酸软,烦热少眠,发热起伏,舌质红绛,舌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虚,调益肝肾。
【处方】熟地、淮山、杜仲、茯苓,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牛膝、当归、龟版、阿胶。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