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始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通过大力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大力发展中藏医事业,推进上级优质资源下沉基层等措施,持续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基层卫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省共建有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536个,拥有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22549人,分别较2017年增长9.3%和25.2%;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数5928张,较2018年增长11.3%。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3.17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
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综合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面开展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组建医共体42个,覆盖57家县级医院、343家基层医疗机构、45个专业公卫机构,实现县域全覆盖。加强县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实施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提质攻坚年”行动,加快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前两年实现每个县有一所二级甲等医院目标。累计投入5.14亿元,加强县域医疗卫生机构重点(特色)科室建设、设备升级、人员培训等,2019年以来建设县级重点专科278个,薄弱专科72个,全省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56.35%。
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投入资金8970万元,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社区医院建设,全省60.9%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能力标准,其中:19.9%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建成社区医院18家。投入2800万元,选建14个县域医疗次中心。投入1.86亿元,新建和改扩建1971个村卫生室,100%的行政村全面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投入1.68亿元,为全省377个乡镇卫生院建立或完善基层远程医疗系统。落实专项资金8182万元,完善48所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和附属设施。为基层配备医疗巡诊车30辆,转运型救护车70辆,建设乡镇急救室20所,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巡回诊疗和急救能力大幅提升。2023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较2020年增加21.26%,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提升至45.43%,较上年上升3.81个百分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10.25万人,较上年上升44.6%,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网底”进一步兜牢。
积极实施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提质扩容。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证。落实在岗乡村医生和老年乡村医生补助政策,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全省95.1%的村医参加不同水平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面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492名大学生加入乡村医生队伍。开展各类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培训,累计培养免费订单定向乡村医生1637名,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658人,助理全科医生400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101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12名,中藏医骨干培训1180人,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7593人。全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卫生人员总数的85.3%,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占21%,职称、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
不断加大对口支援帮扶力度,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加速下沉。实施省内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项目,共覆盖全省74家县级医院。做好中组部“组团式”帮扶工作,20家受援医院已建成“五个中心”69个,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14个,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37项,救治急危重症患者2.91万人次,受援医院门诊诊疗量和住院量达67.68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1.63%,手术量1.6万余台,较上年同期增长22.75%,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平均达92.63%,转诊率下降至7.49%。帮扶地为青海帮带培养本地医务人员758名,有计划接收283名医务人员到支援医院培训进修。深入实施省内“青南支医”“环湖支医”行动,累计选派省级1127名卫生专业人员下沉到31个县开展支医行动,加快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开展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已实现藏区六州386家医疗机构全覆盖,开展远程会诊131次、远程影像诊断3117例、远程心电诊断5093例。
深化实化基层医疗卫生便民惠民举措,城乡居民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全省4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周末或节假日延时服务,406个机构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有1名主治医师以上在机构值守门诊服务。全面开展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工作,增强乡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救治能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的三级、二级医院预留至少20%的门诊号源优先向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已为辖区常住居民提供预约服务8.2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周末疫苗接种服务,周末疫苗接种9万针次。全面实施高血压、糖尿病两慢病长期处方服务,共开具慢性长处方13.2万个。
努力加快中藏医馆(阁)建设,基层中藏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出台《青海省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全省中藏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实施县级中藏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10个,建设旗舰中藏医馆24个、中藏医阁95个。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2个,省级流派工作室12个,建设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培养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等项目人才89名。累计投入资金1.12亿元,建设中藏医馆439个,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7.1%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达87%。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藏(蒙)医医疗机构制剂医保目录,492种藏(蒙)药制剂纳入全省医保支付范围,占全省藏医医疗机构制剂的71.4%,同时,202种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占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制剂85.2%,将150种藏医医疗机构常用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政策,群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将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15元提高至94元。根据本省重点疾病,增加省级公卫项目3大类8小类,年投入3000万元。年落实补助资金5000万元,开展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2023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2.97%,较2020年增长了9.5%。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上年分别下降2.23%、16.53%和7.49%。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从2017年的71.7岁增至73.97岁,主要健康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推进“六个拓展”,全省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235个,常住人口签约率71.93%,重点人群签约率91.82%。推动成立4449个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实现村(居)民委员会全覆盖。
来源:省卫生健康委
|